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郭湧主持完成的《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2035)》《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2035)》等成果为武王墩墓考古研究提供一系列支持,获得当地好评。
武王墩墓的墓园占地2100余亩,现保存有主墓👩🏻🏫☝🏼、陪葬墓、祭祀坑👨🏼🦰、车马坑等遗迹。武王墩墓主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墓考古研究,将落实“大考古”理念🥓,坚持精细化发掘🏊♂️,多学科协同攻关,加强文物和遗址原址保护🥽,谋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
2020年以来,郭湧带领设计研究团队先后进行了武王墩墓遗址历史格局研究;完成了《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2035)》《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2035)》等规划成果的编制👦🏊🏼♀️;为考古保护棚、考古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并协助申报成立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
武王墩遗址空间格局研究
《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2035)》封面
《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2035)》封面
淮南市博物馆致规划设计团队感谢信
设计研究团队在工作中面向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型地景营建技术创新研究🌪🌵。根据古代城址规画理论提出遗址空间格局猜想。进而应用多源数据融合🧸,依靠时空大数据分析,从不同尺度验证规画格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遗址的三维实景模型🧚🏽♂️,将数字地面模型分析与遗址考古勘探结果相叠加,基于详细的遗址空间特征识别与分析,进一步阐释遗址的空间格局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需要,运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方案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对关键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模拟💆🏽。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应用保障了复杂限制条件下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循证式规划设计🧑🏭,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形成着眼未来又立足当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划成果💁🏽♀️,得到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与专家的认可与高度评价。
项目团队:
地景营建创新工作室💁🏼♂️:郭湧、刘雯、杨澈、付倞💔👳♂️、李加忠、杨勍、孙宇轩
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注册官方网站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分院🧘🏼:李洪刚✌🏻↪️、马京涛、马增辉、袁凌、李佳、宋志生
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注册官方网站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崔光海
院聘项目顾问:王学荣、安友丰
撰稿💥🧝🏿♂️:刘雯